财报显示,2021年,中国中化多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等指标均实现较好增长,中化国际、鲁西化工等盈利水平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化工)实施联合重组已满一年。
完成重组后,新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中化)拥有扬农化工(600486.SH)、鲁西化工(000830.SZ)、安道麦(000553.SZ)、安迪苏(600299.SH)、中化国际(600500.SH)等1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中国中化业务范围覆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基础化工、环境科学、轮胎橡胶、机械装备、城市运营、产业金融等八大领域。
近日,中国中化旗下17家上市公司已先后公布了2021年全年业绩报告及2022年一季报。财报显示,2021年,中国中化多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等指标均实现较好增长,中化国际、鲁西化工等盈利水平创下历史新高。
“两化”合并一周年,新央企中国中化做对了哪些事?
01
定位明确:聚焦化工
2021年5月8日,中国中化宣布成立。中国中化董事长、党组书记宁高宁表示,打造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的、技术领先的化工企业集团,是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目标定位。
宁高宁对此的解释是:“公司的主营业务基本上处于几个领域,比如精细化工领域、农业化学品领域,还有一部分基础化工等,化工类的资产和现在所有的一流化工企业是可以对标的。”
两化合并之前,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都是世界500强企业。据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官网表述,中化集团设有能源、化工、农业、地产和金融五大事业部,是领先的石油和化工产业综合运营商;中国化工是专业化工公司,是在原化工部所属企业基础上组建的国有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
目前,中国中化的基础化工业务以石油化工业务为主,涵盖氯碱化工、煤化工和无机化工等基础类化工领域业务,主要产品包括石油石化类基础产品、碳一下游特色产品、氯碱系列产品、化工中间体以及部分无机化工产品等,主要服务包括石油贸易、油品销售、石化和化工产品销售、石化仓储、园区发展以及能源互联网建设等。
事实上,近年来,“两化”已经展开了很多合作。
2022年4月,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鲁西化工)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向鲁西集团的全部股东发行股份的方式对鲁西集团实施吸收合并。中化投资为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控股公司,持有鲁西集团39%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鲁西化工是我国集化肥、化工产品生产和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主营业务包括化工新材料、基础化工、化肥产品及其他业务。鲁西化工现有甲酸产能40万吨,已是全球最大甲酸供应商。
随着2021年国际油价持续攀升,石化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在顺周期发展机遇下,鲁西化工的产品价格持续提升,公司利润不断增厚。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主导产品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其中,辛醇上半年销售均价13162.53元/吨,下半年销售均价14221.22元/吨,全年平均售价同比上涨85.25%。
化工品价格在2022年仍持续上涨,鲁西化工的业绩继续提升。自2022年初以来,甲酸价格逐渐推涨,进入3月份后,更是进入价格爆发期,其中3月均价5673元/吨,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70%。
关于化工主业,宁高宁表示,新公司的服务、稳定性会更好。“我们要集中力量去突破创新,研发新产品。”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量约2900万吨,但消费量高达约4050万吨,缺口近1150万吨,自给率仅71%左右。尤其在一些关键的树脂材料、特种纤维、高性能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等领域,短板问题较为突出。
宁高宁指出,“炼化一体化的最终目标不应是汽煤柴油,甚至也不仅仅是大宗原料乙烯芳烃,而是更下游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的聚合材料。” 他表示,“鲁西化工和山东地炼几个炼厂的合作,包括未来的连云港产业园区和南通星辰的合作,会形成新的产业链,叫‘C3产业链’(碳三产业链)。”
据了解,碳三产业项目是中化国际构建新材料全产业链的关键项目,建成投产后有助于公司深化化工新材料业务布局。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均营业收入 110.11 亿元、年均利润总额17.15 亿元。
中化国际是中化集团的化工新材料平台。2022年4 月 15 日晚,中化国际发布 2021 年度报告,公司 2021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806.48 亿元,同比增长 48.9%。从业务板块拆分来看,化工新材料板块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最快,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56.5 亿元,同比增长 110.92%,毛利率提升 6.49%。其中氯苯、氯碱、环氧树脂、橡胶防老剂等产品量价齐升,产品景气度旺盛。
4月20日,中化国际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化国际聚合物(连云港)有限公司对40万吨/年ABS项目发布第一次环评公众参与信息公示,这意味着中国中化将加速向精细化工生产型平台转型。
02
手段坚定:科技创新
2022年1月21日,宁高宁在中国中化2022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国中化必须走科技驱动之路。
事实上,从2017年至2020年,中化集团在创新转型过程中已经尝到了很多“甜头”,比如在杀螨虫药品研发上实现原始突破。2020年9月,中化集团已提出“科学至上”,没有新技术不投资,没有新产品不投资,不再去做无谓的并购和扩大规模,而是完全以技术创新进步为主要发展标准。
在农业技术创新方面,早在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重整之前双方就已达成共识。自2009年起,中国化工就与瑞士先正达保持密切联系,一直在寻求合作机会。直到2017年6月8日,中国化工宣布,完成对瑞士先正达公司的收购交割,收购金额达到430亿美元,这笔交易也成为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收购案。
通过收购瑞士先正达,中国化工拥有了完整的农药产业链,涵盖制剂,渠道,原药,研发等多个环节。2019年,先正达集团于上海注册成立,是全球领先的农业科技创新企业,主营业务包括植物保护、种子、作物营养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从事现代农业服务。
目前,先正达集团正在科创板IPO队列中。作为世界农业科技巨头,先正达集团由先正达植保、先正达种子、先正达中国和安道麦(000553.SZ)4个业务单元构成。其中,植保和种子两大业务板块,是世界一流的农化高科技企业,拥有全球领先的基因组、生物信息、作物转化、标记辅助育种和农药创制及制剂加工技术。
过去40年,先正达植保板块开发新品种超过60种。截至2020年,公司拥有生物科技专利近10000项,占公司拥有总专利近90%。其中,高端创制农药超过8000项,种子超过1700项。
2022年4月28日,先正达集团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业绩。集团一季度营业收入89亿美元,同比增长26%。
先正达集团继续保持了2021年的增长势头,主要得益于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提前采购,包括新推出的能够帮助农户提高作物产量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先正达集团全资持股瑞士先正达和现代农业,是安道麦和中化化肥的控股股东,还是扬农化工的间接持股股东,其中现代农业又持有荃银高科21.5%的股份。简单来讲,先正达集团旗下现有安道麦、中化化肥、扬农化工、荃银高科等上市公司资产。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A股市场的农业公司均聚焦于中国市场,若先正达成功登陆科创板,A股市场将拥有一家全球化布局、国际化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企业,这将吸引更广泛、更多样化的投资者关注中国农业企业。
03
目标长远:国际化经营
2021年11月5日,中国中化首次借助进博会分别采购了来自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约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包括高品质原油、天然气、甲醇、化工原料以及数字化服务等。
据了解,中国中化境外资产占比超过50%,境外企业收入超过60%,是典型的全球布局、国际化运营的跨国央企。
原中化集团董事、总经理杨华曾表示,“两化”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综合性化工业务的一半资产分布在海外,有大量的优质海外企业,必须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全球一体化运营的公司。
中国中化旗下拥有全球领先轮胎和橡胶品制造商——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下称“化工橡胶”)在全球13个国家设有24家工厂,产品销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化工橡胶控股在意大利米兰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倍耐力股份有限公司(PIRC.MI)和在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600469.SH)两家上市公司,并控股或拥有Prometeon Tyre Group S.R.L.(简称PTG,总部位于意大利)和青岛橡六输送带有限公司等下属企业。
宁高宁认为,要使用股权多元化、上市以及其他市场化的方法,并按照全球规则来运营企业,最终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中国中化成立后,宁高宁着力推动两化重组落实落地,高效完成战略管控型总部建设。针对公司多元化、国际化特点,宁高宁提出建设扁平化组织、赋能型总部、差异化管控、动态化授权、国际化队伍等要求,并迅速实施“百日整合”行动,推进组织架构、权责制度等36项整合事项,建设形成扁平化管控架构。
2018年12月,中化国际上市二十年来首次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此次股票激励计划覆盖了高管、BU管理层、科技骨干、关键岗位共计260多人,覆盖面较广,员工持股比例占公司总股本的2%左右。
中化国际总经理刘红生介绍,中化国际组织部分高管与核心员工(共72人)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票3,420,000股(占总股本0.16%),提振了资本市场对公司股价的信心。
针对科技创新方面的激励措施,刘红生介绍,比如说引进的技术,中化国际以股权的形式来确认;另外也有跟投计划、股权计划、风险抵押金计划等,让科技人员广泛参与到小试、中试和产业化过程中的项目奖励和收益分享。中化国际还从现有工资总额中专门切出一块来设置创新激励基金,计划三年内投入2亿元奖金,奖励科技创新项目及其产业化成果。